少年訴訟事件
-
1少年在什麼情況下會被送到少年法院(庭)?
少年在什麼情況下會被送到少年法院(庭)?
少年法院(庭)處理之案件,有三大類:
少年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者(少年係指12歲以上18歲未滿之人)。
少年有下列情形之一,依其性格及環境,而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虞者:
經常與有犯罪習性的人交往者。
經常出入少年不當進入之場所者。
經常逃學逃家者。
參加不良組織者。
無正當理由攜帶刀械者。
吸食或施打煙毒或麻醉藥品以外之迷幻物品者。
有預備犯罪或犯罪未遂而為法所不罰之行為者。
7歲以上未滿12歲之兒童,有觸犯刑罰法律之行為者。
少年法院(庭)並不受理成年人犯罪之案件。
-
2少年受保護處分後,是否永遠留有前科紀錄?
少年受保護處分後,是否永遠留有前科紀錄?
少年犯罪與成年犯罪最大不同在於前科塗銷之規定,依據少年事件處理法第83條之一規定,接受轉介處分執行完畢2 年後,或保護處分或有期徒刑執行完畢或赦免後3 年後,或不付審理或不付保護處分裁定確定後,視為未曾受各該宣告,法院依規定會通知保存少年前科紀錄及有關資料之機關將前科紀錄加以塗銷,等同於無前科紀錄。 -
3少年之保護處分有哪些?
少年之保護處分有哪些?
依少年事件處理法第42條之規定,保護處分計有下列4種:
訓誡,並得予假日生活輔導。
保護管束並得命勞動服務。
安置輔導。
感化教育。
附屬之處分則有:
(1)禁戒。
(2)治療。
在處分的選擇上,並沒有輕重之分,考量的重點在於適合與否 。由於每一種處分的性質與執行方式皆不同,所以對於觸犯同種罪名的數個少年,少年法庭會針對少年的個別需求及性行狀況,而有作出不同處分裁定之可能。以下依序簡介各種處分內容:
訓誡,並得予以假日生活輔導
訓誡:由法官執行,於一定期日通知少年及法定代理人到場,法官當庭向少年指明其行為不當之處,告知法律後果,曉諭應遵守之事項,並訓勉少年不要再犯。
假日生活輔導:共3至10次,由少年保護官執行或交由適當之機構或個人執行,透過個別或群體品德教育,輔導其學業或其他作業 並得命為勞動服務,使其養成勤勉的習慣及守法精神;其次數視輔導成效而定。
少年無正當理由拒絕接受訓誡、假日生活輔導,少年法庭得核發勸導書。勸導無效者,得裁定留置少年於少年觀護所,予以5日以內之觀察。
交付保護管束並得命勞動服務
保護管束是對於不施以監禁處分也能期待其改善作為之兒童及少年,避免自由刑之科處,由專人或機關團體,消極監督其遵守法院指定之事項,積極輔導其重新適應社會生活的一種社會性處遇。
保護管束由少年保護官或交由適當之機構或個人執行,執行時除告知少年應遵守事項外,並與之常保接觸,注意其行動,隨時加以指示;並就少年之教養、醫治疾病、謀求職業及改善環境,予以相當輔導。
執行期間不得超過3年或少年屆滿21歲。執行已逾6月而有成效,認無繼續之必要;或因事實上原因以不繼續執行為宜者,得聲請免除執行。
勞動服務為3小時以上,50小時以下。
少年在保護管束期間違反應遵守事項,不服從勸導達2次以上,而有觀察必要者,少年法庭得裁定留置少年於少年觀護所,予以5日以內之觀察。
違反上開應遵守事項情節重大,或曾受上開留置觀察後,再違反應遵守事項,足以認為保護管束難收效果者,少年保護官得聲請少年法庭裁定撤銷保護管束,將所餘之執行期間令入感化處所施以感化教育。
交付安置於適當之福利或教養機構輔導(安置輔導)
安置輔導係由適當之福利、教養機關來執行保護處分之輔導。
少年受安置於機構中,生活、學業均有專業輔導員照料,可以在衣食無虞的條件下完成學業或學習一技之長。
執行期間為2月以上、2年以下,必要時可聲請少年法庭裁定延長一次,但不得超過2年。
令入感化教育處所施以感化教育
由少年法庭交付感化教育機構執行之(現執行機構為:桃園、彰化少年輔育院或新竹誠正中學)。
執行不得超過3年或少年屆滿21歲。
若執行已逾6月而成效良好,認無繼續執行之必要者,得由少年保護官或執行機關檢具事證,聲請少年法庭裁定免除或停止其執行。
如係「停止執行」的情況,所餘執行期間仍應交付保護管束,由少年保護官繼續輔導。
[出自新北地方法院]